桑螵蛸
• 阅读(46)人看过
桑螵蛸介绍

【汉语拼音】:sang piao xiao
【加工采集】:自深秋至翌年春季均可采收,采得后,除去树枝,置蒸笼内蒸30~40分钟,杀死虫卵,晒干或烤干。
【功能主治】:补肾,固精。治遗精,白浊,小便频数,遗尿,赤白带下,阳痿,早泄。
①《本经》:"主伤中,疝瘕,阴痿,益精生子。女子血闭腰痛,通五淋,利小便水道。"
②《别录》:"疗男子虚损,五藏气微,梦寐失精,遗溺。"
③《药性论》:"主男子肾衰漏精,精自出,患虚冷者能止之。止小便利,火炮令热,空心食之。虚而小便利,加而用之。"
④《本草衍义》:"治小便白浊。"
⑤《玉楸药解》:"治带浊淋漓,耳痛,喉痹,瘕疝,骨鲠。"
【性味】:
咸甘,平。
①《本经》:"味咸,平。"
②《吴普本草》:"神农:咸,无毒。"
③《别录》:"甘,无毒。"
入肝、肾经。
①《纲目》:"肝、肾。"
②《本草经疏》:"入足少阴、太阳经。"
【植物形态】:
1.大刀螂,体形较大,长约8cm。黄褐色或绿色,头三角形,前胸背后板、肩部较发达,后部至前肢基部稍宽。前胸细长。前翅革质,前缘带绿色,末端的较明显的褐色翅脉;后翅比前翅稍长,有深浅不等的黑褐色斑点散布其间。雌虫腹部特别膨大。足3对前胸足粗大,,镰刀状。中足和后足细长。
2.南方刀螂,体中等大小,细长,体绿色、黄褐色或浅灰褐色。头三角形,触角丝状,复眼大而突出,单眼3个,红棕色,呈“品”字形排列,前胸长,前胸背板两侧几平行,中间有一浅纵沟。翅淡绿色、黄褐色或浅灰褐色,半透明。前足腿节三角形,两前足基部中央有一明显的橘红色斑纹。中足和后足细长。
3.小刀螂,体中等大小,长4.8-6.5cm,色灰褐色至暗褐色,有黑褐色不规则的刻点散布其间。头部稍大,呈三角形。前胸背细长,侧缘细齿排列明显。侧角部的齿稍特殊。前翅革质,末端钝圆,带黄褐色或红褐色,有污黄色斑点。后翅翅脉为暗褐色。前胸足腿节内侧基部及胫节内侧中部各有一大形黑色斑纹。
4.文腹螳螂,体中等大小,绿色。头三角形,触角丝状。复眼发达,单眼3个。前胸粗短,前半部两侧扩大,最大宽度为最狭处的2倍。两侧有明显的小齿。前翅革质,狭长如叶片状,外缘及基部青绿色,中部透明,外缘中间有淡黄色斑块;后翅膜质。前中镰刀状,前足基节下缘有4个齿。中足和后足细长
【用法用量】:
内服:煎汤,1.5~3钱;或入丸、散。
【宜忌】:
阴虚火旺或膀胱有热者慎服。
①《本草经集注》:"得龙骨治泄精。畏旋复花。"
②《药性论》:"畏戴椹。"
③《本草经疏》:"凡失精遗溺,火气太盛者宜少少用之。"
④《本经逢原》:"阴虚多火人误用,反助虚阳,多致溲赤茎痛,强中失精,不可不知。"
【药用部位】:为螳螂科昆虫大刀螂、小刀螂、薄翅螳螂、巨斧螳螂或华北刀螂的卵鞘。动物形态详"螳螂"条。
【来自何书】:《本经》
【常见药方】:①治遗精白浊,盗汗虚劳:桑螵蛸(炙)、白龙骨等分。为细末。每服二钱,空心用盐汤送下。(《外台》)
②安神魂,定心志,治健忘,小便数,补心气:桑螵蛸、远志、菖蒲、龙骨、人参、茯神、当归、龟甲(醋炙)各一两。为末。夜卧,人参汤调下二钱。(《本草衍久》桑螵蛸散)
③治妊娠小便数不禁:桑螵蛸十二枚。捣为散。分作两服,米饮下。(《产书方》)
④治小便不通及胞转:桑螵蛸捣末,米饮服方寸匕,日三。(《产书方》)
⑤治产后遗尿或尿数:桑螵蛸(炙)半两,龙骨一两。为末。每米饮服二钱。(《徐氏胎产方》)
⑥治男妇疝瘕作痛:桑螵蛸一两,小茴香一两二钱。共为末。每服二钱,花椒汤调服。(《本草汇言》)
⑦治咽喉骨鲠:桑螵蛸,醋煎呷之。(《经验良方》)
⑧治底耳:桑螵蛸一个。慢火炙及八分熟,存性,细研,入麝香一字,为末,掺在耳内,每用半字。如有脓,先用绵包子拈去,次后掺药末,入在耳内。(《经验方》)
⑨治小儿软疖:桑螵蛸炉存性,研末,油调敷之。(《世医得效方》)
中药分类: 其它中草药 利水渗湿药 安神药 平喘药 平肝息风药 开窍药 拔毒生肌药 收涩药 止咳化痰药 止血药 泻下药 活血化瘀药 消食药 涌吐药 清热药 温里药 燥湿止痒药 理气药 祛风湿药 芳香化湿药 补虚药 解毒杀虫药 解表药 驱虫药
转载请注明:原文链接 http://www.wangwin.net/item/822.html